青枫的枫叶红了

温瑞安:

金庸的史、古龙的人、温瑞安的江湖

文:道貌岸然明之刘


在武侠小说的领域,常把金庸(查良镛)、古龙(熊耀华)和梁羽生(陈文统)并称为三大宗师。但实际只要确实通读过三人的著作,很容易发现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作品往往虎头蛇尾,正邪分明但情节简单,写作水准远远在金、古之下,并称宗师主要是梁羽生是新武侠的开风气之人。



但鄙人总是有强迫症的,无论如何都要补全这三英之位,好在还有温瑞安。金庸先生1924年生于浙江,定居香港;古龙先生1938年生于香港,定居台湾;温瑞安先生1954年生于马来西亚,定居香港。三人约相差各是15年,正应了“江山代有人才出”一说,或者说“江湖代有人才出”。


不过同是写武侠,三人的着眼点完全不同。金庸以史学为底蕴,以国学为内涵,以武侠为形式,说的还是中国传统的故事。个人始终认为金庸的笔法是新武侠,内里还是历史故事,当然是极其优秀的历史故事。大家熟知的14部中长篇,即“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中,飞、雪、射、白、书、神、倚、碧、鸳九部基本类似于水浒或隋唐一类的演义小说,人物和故事有明确的历史背景和地理概念,情节有完整的铺陈和交代,如教课书般经典,大气磅礴,但总是少了一分“侠以武犯禁”的戾气。



(83版的郭靖和黄蓉正如金庸先生的九部正统之作,男性由憨厚勤奋到家国大义,女性由精灵乖巧到温柔睿智,与中国传统美德和主流社会价值观保持一致,即便如杨过和小龙女少年时愤世嫉俗,但16年之约后,同样走上了大义凛然的路子。这与金庸先生的书香官宦家族及成长经历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连城诀》以金庸幼年时家中老仆人的真实经历改编,也算是一种切肤之痛,因此是唯一的一次出现了坏人远远大于好人的角色设置,并将主流社会成员的虚伪和阴险鲜血淋漓的一一展示(极致处直接设置了兄弟相食的情节),结尾处主人公也以较为冷酷的态度目睹了代表整个武林主要门派的众人中毒而死,是其作品中最为鲜明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



(郭晋安版狄云形象最忠于原著,标准的乡下老实小子。被鄙视、被迫害、被误解,但起因全部与自己无关,只因为身为一个社会底层的普通人。而这样的遭遇却恰恰是与中国人共鸣最强烈的,直至现在。)


《天龙八部》有三万字左右为倪匡代笔,虽总体仍是“主旋律”作品,但明显在异域风情外的增加了诡异色彩。而对段正淳与刀白凤夫妻关系的描写,似乎也透露出其对夫妻关系的不信任和缺少安全感(金庸一生共三次婚姻)。


《鹿鼎记》虽目前评价最高,但其实也是回归传统演义小说最彻底的,自然其文学价值也在同样高位。


《侠客行》更像游戏之作,相较其他作品明显感到深度有限,不过故事的趣味性增加不少,是读起来最轻松的作品。


以《笑傲江湖》作为金庸“史”派武侠小说的守卫,是因为这是没有历史背景但历史政治隐喻最强烈的作品。新闻人和媒体人出身的金庸,其政治度是很强的,但其外在表现往往大度而宽容,也绝不会与大陆或香港政府产生摩擦。不过在《笑傲江湖》中,岳不群、左冷禅、任我行、东方不败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将政治人物共同追求的独裁、专制描画的好不热闹,在高层的博弈中,完全没有了其他作品中的爱国大义,百姓都是牺牲品,纵然令狐冲和任盈盈联手走上顶端,也只能退隐山林。也正是如此,徐克老怪在改编《笑傲江湖》时,用更为“犯上”的手法加入了毛泽东诗词和红卫兵口号,虽然初看怪异,但细细品味却又心有戚戚,但以金庸先生的日常状态,怕是不会表示认同改编的。



(徐克电影中的东方不败既是反抗者,也是独裁者,在人格的挣扎中以放弃生命的形式放弃了独裁,这也是徐克惯用的政治隐喻,更不用提影片中的苗人与汉人和实际中的香港和大陆之间的影射关系)


古龙的作品相对金庸更为丰富,由于古龙性格本就江湖,好酒张扬,因此作品风格激进,情节惊险,人物形象也更为鲜明,这也使他与邵氏影业始终保持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且作品被改编次数也最多。


古龙写武侠没有明确历史背景、地域背景和身份背景,一个足够鲜明的人物已经使读者不去在意细节,因此其作品也自然的以角色分类:李寻欢系列(包括叶开、傅红雪)、楚留香系列、陆小凤系列是主线。其他作品也往往与主线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叶开是沈浪的后人,同时也是李寻欢的弟子;楚留香和胡铁花分别是夜帝和铁中棠弟子;青龙会贯穿着整个作品线等等(这种情节设置和大范围铺陈与如今漫威的复仇者联盟异曲同工)。(温派小编按语:温瑞安的中期作品所透现的多个系列的武林之平行江湖架构,实际上比漫威宇宙英雄世界更为庞大。)


但话说从头,古龙是以人来定义时代,以他原文来说“第一个十年是沈浪的时代,第二个十年属于李寻欢,第三个十年则属于叶开”,这也正是他的写作心路历程,沈浪的时代古龙并未完全开宗立派,还是依附在梁羽生和金庸的庇荫之下。到李寻欢的时代,古龙将西方悬疑小说、侦探小说和漫画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流星蝴蝶剑》借鉴了《教父》并几乎完美移植了其开场场景,楚留香的轻功和从不杀人多多少少都带着蝙蝠侠的影子,正是这种融合创造出属于古龙自己的武侠世界。到叶开时代,古龙则完全放开了禁忌和思维,他的武侠世界更加光怪陆离,甚至包含了变异离经的恋情和SM等当时乃至现在都不容于主流社会的元素,而在这一切之中,他笔下的“人”却始终不变,“愿与你,尽一杯。聚与散,记心间。毋忘情义,长存傲气,日后再相知未晚。”


朋友、酒、红颜,但却始终会有隐隐的痛苦。读古龙,时时热泪盈眶,往往扼腕叹息。而古龙本人也最终与其描写的角色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时代之后,在48岁时,因酒与朋友而死。一生著书,一生如书,又何尝不是一种完美?



(应说秋官为古龙而生还是古龙为秋官而作,楚留香都已不作二人选。古龙当年曾不屑于给刚出道的成龙创作角色并当面鄙夷前来敬酒的成龙,冷眼看来实在是成龙没有搞清自己的定位更没有搞清古龙的品味)


温瑞安虽是三人中的小字辈,但其文笔的犀利甚至超越了古龙。三人之中,温瑞安的经历最为波折,受过政治迫害,坐过牢,曾在港、台、马来西亚三地不断的漂泊逃亡(编者按:据闻流亡之地还有韩日新泰等地,到港十年才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



正是这样的遭遇,使其作品中的戾气最重,且政治批判和现实批判也最为无情,最为明显之处在于其故事情节与古龙作品一样光怪陆离,却往往把时代背景板上钉钉的置于南宋,且在故事中设置多个真实历史人物,这完全是以腐败昏庸的南宋政府来影射同样腐败无能,阴险狠毒的当权者和政府,这也使温瑞安的作品有更为厚重的时代基础。



相对于政治隐喻,温瑞安最使人折服的,是他所构建的庞大江湖。金庸和古龙写的还都在武侠层面,江湖的明争暗斗虽有涉及,但并不令人触目惊心。而温瑞安将之前所有武侠作品的零零散散集中到一起,用金风细雨楼、六分半堂、迷天七圣、霹雳堂雷家、老字号温家、蜀中唐门、下三滥何家、太平门梁家、山东神枪会孙家、黑面蔡家、有桥集团、七帮八会九联盟等数十个江湖帮派和组织将皇宫、朝堂、世家、武林、市井、贼寇和化外全部串联起来,每一家有每一家的庞大和细微,每一人有每一人的光明与黑暗。这就是一个真真切切的江湖,身处其中,你会清楚记得见过的每一个人;会清楚感受不寒而栗莫名的阴谋;会清楚的发现善之难行,恶之泛滥。



(也许正是因为庞大的江湖体系,使改编难度增大,温瑞安作品的电影和电视剧版往往差强人意,难有经典。但像陈嘉上版《四大名捕》三部曲可以烂到如此地步也确实是惊世骇俗。)


江湖路险,君多珍重。这是武侠世界的基本价值观,那么就以温瑞安的《逆水寒》作为全文的收笔。《逆水寒》是个人最为推崇的武侠作品,没有之一,这部作品几乎颠覆了其他所有武侠作品的基本逻辑。开篇,完美到极致的戚少商在短短几页的篇幅中遭到背叛、断臂、丧友、逼到绝境,从逃亡开始展开整个故事。在逃亡的过程中,虽然不断有援助的力量加入,但敌方的力量始终更为强大。



不断有人死去,不断有人背叛,一个人的绝境变成一群人的绝境,并最终变为整个人间正义的绝境。而最终,所谓正义的胜利却是靠阴谋和威胁的手段获得,由邪恶的幕后源头所给予。英雄失落,正义动摇,贼(戚少商)兵(铁手)互换,每个人失去了自己曾珍视的东西。



《逆水寒》是一部会强迫人一口气读完的作品,读完之后,得到的却不是圆满的情节和情绪的宣泄。窃以为,这个逃亡就是温瑞安曾亲身经历的多地逃亡,其中的恐惧、绝望、背叛和动摇都是亲身的感受,而读者也同样感同身受。而最可贵的是,经历这一切之后,承认黑暗,承认动摇,但依然存在挑战黑暗的勇气。


侠以武犯禁,人常轻之。世间既有不公,犯禁又当如何?!


(本文原发表于2016年7月6日)


评论

热度(72)